hit counter
2010.12.20

昨天早上看了会儿仪分(看完了红外光谱),稍微喝了点东西,十二点去亚运村。一点开会,不去,现在运动员餐厅饕餮一顿。吃饱后准备回阿曼办公室,路上被一巴基斯坦老头缠住非要用巴基衣服换我们的志愿者衣服,美其名曰:来自中国的礼物。结果我特地去趟 MPC 取件衣服来。下午四点和运动员上车,去奥体,七八点开幕式入场,在众目睽睽的会场中央看了一个小时闭幕式,出场上车回村,十一点到,去餐厅吃,吃,吃,一点坐车回南校,两点到,洗澡两点半,入睡用了三十分钟,三点左右进入梦乡。


Pin

Pin 中文名字大概是徽章的意思,每个国家基本都有这样一个徽章。已经不知道设计这个徽章最原始的目的,但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它,而且互相交换,随着换运动的兴起,换 pin 这件事已经成了全民运动,保安志愿者运动员就连餐厅里的服务员都开始换来换去。阿曼团打造了 1500 个徽章,抠门的团长给了我们每人 5 个,闭幕式那天我只用了五秒钟就换回了 5 个不同国家的徽章,挂在身份牌上金光闪闪,好像一条用了金项圈的狗。凡事到了中国必定要极端化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是,MPC 门口公交车站有一个胖子志愿者,在一旁摊开一个小包,里面是各种金光闪闪的 pin,他每见到一个老外,就开口道,诶克斯秦至(exchange)……


闭幕式

开闭幕式进场之前,所有国家的队员要集中在外场等候,此时是换 pin,合影以及拥抱亲吻的大好时机。亚洲各国人民在场地里走来走去,不同国家的人之间和志愿者各种交流合影,唯独中国代表团几百号人相对安静地呆在一片场地百无聊赖,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人过去理他们。窥一斑而知全豹,一向标榜各国友好的中国,却是第一个被孤立的对象。真是讽刺。

在数万人注视下进场还是有点肝颤的,后来看到观众席上整齐划一的”2010 广州 welcome”的字样,顿时明白观众也被做了手脚,索然寡味。节目不好看,清一色人海战术,但是焰火非常漂亮。


规则

做随车助理的时候,最烦带中国队的团。一辆车规定只能上六辆轮椅,中国运动员偏偏要上七辆。上车后不可以下车,中国运动员偏偏找志愿者的麻烦要上厕所。到了奥体之后先集合再用卫生间,中国运动员偏偏一下车就涌向厕所,好像一群尿急的野狗。似乎规则这种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唯独中国人可以例外。说起来还是民族传统的问题,虽说以前觉得这样还挺有人情味,但相较之下却觉得无视公平的存在的行为是多么丑恶。


今天晚上再去趟村子里拿阿曼的纪念品,把田径队送走,亚残告一段落。两个礼拜,不算很累,也没什么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