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t counter
2011.10.30

整个周末都在上课。上课地点是珠江新城附近的一个写字楼。前往的方式是骑着单车,拿着手机地图云里雾里碰运气。灰霾的天气虽谈不上宜人,但温度尚可让人接受。尤其是跨越珠江那一段路,更是让人悠然无比。路旁是向着朝阳昂首挺胸的小粉花们,原谅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。顺流而下反射着晃眼的光芒的江水,上面飘着几个拉长了影子的浮标。

这样心情正常的日子,却时不时总会孤独一下。那种深深的深深的孤独。一时思维混乱,像刚出生的鸭子一样见谁学谁。找不到方向,并且心情低落。这种感觉,当不小心看到有关那个人的消息时尤为甚。

真糟糕啊。我就是这么想的。我只想说我想的。跟 J 在一起,本来不应该会想这种事情的。可是它就是出现了。这就是所谓”有过去的人”的悲哀之处。J 像是一个赤道生活的土著,我像是一个北极圈捕鱼的爱斯基摩人。她的脚底看不到任何影子。我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。她可以在雨林里裸奔。我必须要裹紧厚厚的北极熊皮衣,在自己搭建的冰屋躲避侵骨的严寒,过去,现在,将来。

好像自己变成了天堂的那个家伙,看着一个巨大、虚妄的显示屏。上面发生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。美好而丰富,曾经我在其中,但现在却只能远观。被抛弃得如此彻底,以至于我深切怀疑,我到底有没有涉足过那里。也许画面中的人物无意做作,但还是觉得它们在夸张的表演。我并没有失去很多,不是吗?它们不过是一个沉迷在自己的世界,假心假意伪装着自己的戏子罢了。

孤独感时常演变成空虚的落寞,或者说,落寞的空虚。这好像是汉语的一个好处,形容词和名词浑然一体,不能也没有区分的意义。再然后,被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取代了。

眼看着周围的一切傻逼的张扬的浮躁的虚妄的对话,我并不想装清高。我只想继续沉在绿莹莹的湖底,被周围同化。然后变得傻逼张扬浮躁和虚妄。

想有那么一个人,能够在这时出现。你懂吗,那种只需想到”她”一下,全世界就亮起来的感觉?

掏出手机,看热乎乎的短信,是 J 的。她说她想我了。心里倏地亮起来。有安慰,但并不多。

自己变了好多,相比以前。写日志时废话变多了。更喜欢去北门的广场了,虽然那里很吵,风也很大。更喜欢骑单车乱逛了,虽然这里上下坡很多很累。对什么事情都不确定了。最大的变化,似乎是不敢做出承诺了。

J 的师兄师姐同学,八卦她的”新男朋友”。J 支支吾吾地承认了我的存在,但她也很郁闷。

“你还欠我一个表白呢。”J 抱怨道,一边抓紧我的胳膊。

我不知怎样回答。我不敢轻易把别人拉到我的漩涡里来,我不想欺骗她,我理不清我的大脑。一切的一切,并不是那个故事,而更像是因为成长的必然。

喜爱植物的 J 送了我一袋紫苏种子,八个品种的种子混合在一起,密密麻麻像是缩小了几十倍的咖啡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