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周前跑步时随机播放了Wedding Bell,慢慢的温柔的节奏给脚步力量。回去之后问波辉要不要继续再来一首。答曰走起。找原版的谱子打印,在邮箱里搜索,pdf附件的文件名响应了关键字的请求,返回了唯一的结果:一封Email,收件人是她的名字。
幻想一间巨大的书房。整整四面墙都是书架,上面摆满了标记着日期的记忆磁带。书房的中央摆着一台放映机和一个扶手椅。挑出几盘磁带,墨绿色天鹅绒的材质看起来暖洋洋,诱惑着我陷到里面去,用放映机播放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:

画面模模糊糊:我们一起录《…日…》,我把谱子发给她,一起练习Wedding Bell,计划着开一个小型毕业音乐会,只邀请朋友参加的那种……
好几天没和她联系了。想念她。
有了上次混音的经验,这次先统一速度,我先发录好的节奏给波辉正品,他再跟着录旋律。之后便以每天一个版本的速度互相交换点评。还去B站上观摩了很多其他人的合奏。羡慕那些能面对面在一起弹的人,不用只按照一个速度弹,而是可以通过默契配合一起调整快慢,注入感情。无奈大学的时候波辉的琴技还是渣渣,而且自己总因为乱七八糟的事情忙来忙去,浪费了多少好时光。弹节奏的时候跟着record,想象她坐在对面,抱着吉他,算是一种另类的睹物思人?
终于产生了没有错音的版本,混音,剪辑,发视频,内心得到满足。下次回广州一定要找他面对面弹一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