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国内回来开始密集看房,一个月后买到了房子。这是在美国买的第三栋房子,再加上过去几年自己DIY水平渐长,所以流程什么的也都轻车熟路,看房的时候该看哪里、Disclosure看什么也都心里有数了。买的时候目标很坚定,这里有主要有三个坚定:一是目标要坚定,那就是一定要买到房;二是预算要坚定,超出预算的房子一律不看;三是对于目标房子有几个底线,触到底线的一律略过。
底线也有三: 1. 社区要好。不一定要学区房,但是街区要整洁干净,邻居要正常人,绝对不要面朝大马路的房子。要隐私、要安静、要安全。 1. 交通要好。要离狗狗办公室和斯坦福都要近。 1. 四房以上。
如果在湾区买过房的都知道,同时满足1、2两点的大多天价。所以这里介绍一种对新手不太友好的买房方法:在选房的时候,添加一条过滤器,只看上市14天以上还没卖掉的房子。好处有二:
- 这样的房子要么是有硬伤、要么是有一些大家觉得是问题的问题。如果是硬伤那就略过,但是如果大家都觉得是问题的问题而你不觉得是问题,那就有机会捡个大漏。
- 往往可以砍价,不需要参与bid大战。可以在这种变态市场中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房子。
为什么说对新手不太友好呢?因为新手往往对房子、装修等一无所知,所以通常喜欢去抢那些看起来很完美的房子,于是很容易陷入bid大战。
就这样我们捡到了一个很喜欢的房子。位于San Mateo,距离三年前住的condo很近很近。那时候El怀胎,我们两个人经常饭后在附近社区溜达,看到别人的房子羡慕地流口水,心想着自己啥时候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,完成世俗意义上的“美国梦”,没想到几年之后也实现了。
这个房子是上市五十多天的时候被我发现并买到的,所以它自然有上面所说的问题。硬伤倒是没有,原屋主极其爱惜这个房子,维护得很好,内部做了大量的升级和改造。但之所以多天没有卖出的最大问题是它有一个巨大的有vaulted ceiling的厨房,然而通往二楼的楼梯也在厨房里,造成非常奇怪的格局。影响生活吗?可能不影响。但是房子内部空间很大,充满可能,所以我和El果断下了offer,来回counter几次后,砍价十万拿下了。
接下来的生活会无比忙碌,要装修、IVF、搬家,创造出GDP的同时,也是现代人生活的无奈。